您的位置:首頁 > 新方文化 > 百年歷史 百年歷史
百年老礦
坊子因為它的開采而成為中國近代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一條鐵路因為對它的掠奪而改變了自己的行進軌道,一個城市因為它的存在而漸成規模。它就是位于濰坊市坊子區的百年老礦—坊子煤礦。
歷史裹挾著悠悠煙云漸漸遠去了,然而在坊子這塊物產豐饒,文化璀璨的大地上依然有一顆烏亮的明珠,雖歷經了一個多世紀的滄桑卻依然光彩奪目。這就是百年老礦—坊子煤礦。坊子煤礦礦場面積2.35平方公里,煤井面積17.47平方公里,煤田面積36.5平方公里。中生代侏羅紀成煤,現有地質儲量10765.8萬噸,可采儲量3711.9萬噸。坊子煤礦早在清朝乾隆年間便聞名遐邇,到清朝后期,和棗莊煤礦、淄川煤礦并稱山東三大煤礦,民國初期,位列全國十大煤礦。成為近代中國能源的重要產地之一。
早在明末清初,坊子煤田就被當地居民發現,但僅有少數鄉民偶爾在淺層偷偷開采。乾隆五年,即公元1740年,坊子煤田解禁,百姓紛紛采掘,到道光年間坊子煤業已經比較盛旺,及至清光緒年間,坊子煤田的采掘已經從淺層轉入深層,煤炭也由原來的僅供炊薪,而成為商品流向四面八方。到清朝末年,一些初具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業作坊式煤窯開始在坊子出現,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相當數量的煤炭常年采掘隊伍,這是有史以來,坊子區最早的產業工人隊伍的雛形,為以后坊子的興起、發展振興起了重要作用。隨著1897年德國對山東的入侵,坊子煤礦一步進入了資本主義近代大機器工業生產階段。
歷史裹挾著悠悠煙云漸漸遠去了,然而在坊子這塊物產豐饒,文化璀璨的大地上依然有一顆烏亮的明珠,雖歷經了一個多世紀的滄桑卻依然光彩奪目。這就是百年老礦—坊子煤礦。坊子煤礦礦場面積2.35平方公里,煤井面積17.47平方公里,煤田面積36.5平方公里。中生代侏羅紀成煤,現有地質儲量10765.8萬噸,可采儲量3711.9萬噸。坊子煤礦早在清朝乾隆年間便聞名遐邇,到清朝后期,和棗莊煤礦、淄川煤礦并稱山東三大煤礦,民國初期,位列全國十大煤礦。成為近代中國能源的重要產地之一。
早在明末清初,坊子煤田就被當地居民發現,但僅有少數鄉民偶爾在淺層偷偷開采。乾隆五年,即公元1740年,坊子煤田解禁,百姓紛紛采掘,到道光年間坊子煤業已經比較盛旺,及至清光緒年間,坊子煤田的采掘已經從淺層轉入深層,煤炭也由原來的僅供炊薪,而成為商品流向四面八方。到清朝末年,一些初具資本主義萌芽性質的手工業作坊式煤窯開始在坊子出現,并逐步形成了一支相當數量的煤炭常年采掘隊伍,這是有史以來,坊子區最早的產業工人隊伍的雛形,為以后坊子的興起、發展振興起了重要作用。隨著1897年德國對山東的入侵,坊子煤礦一步進入了資本主義近代大機器工業生產階段。
提起德國對山東的入侵,這里不得不提到一個很關鍵的人物,他就是德國地質學家和地理學家斐迪南.李?;舴?,1868年至1872年,他先后七次來到中國刺探情報,宣稱“中國是世界第一石炭國”?;貒?,立即建議德國政府對華擴張侵略,開采坊子、淄博煤田。1897年,德國以曹州教案為借口,出兵侵犯山東。1898年,李鴻章與德國公使海靖簽訂了《膠澳租界條約》,德國人攫取了膠濟鐵路的修筑權和沿線15公里以內的礦藏開采權。
德國隨后組織成立了華德礦務公司,公司資本1200萬馬克,名義上為中德合辦,實際上是德國獨家經營,中國沒有一點管理權。公司組建后便接二連三對坊子煤炭儲量進行勘探,共探得坊子煤炭儲量350萬噸。德國決定在坊子進行大規模煤炭生產,“建設一座歐洲式的現代化煤礦”。從1901年至1905年的五年間,德國人在坊子先后開鑿了坊子豎坑、安妮豎坑和敏娜豎坑三口炭井。1906年,礦井大型生產設備全部安裝完畢,坊子炭礦由土法生產時期進入大規模機器生產時期,以前民窯遍布的開采情形不見了,代之出現的是德國三大立井。
德國隨后組織成立了華德礦務公司,公司資本1200萬馬克,名義上為中德合辦,實際上是德國獨家經營,中國沒有一點管理權。公司組建后便接二連三對坊子煤炭儲量進行勘探,共探得坊子煤炭儲量350萬噸。德國決定在坊子進行大規模煤炭生產,“建設一座歐洲式的現代化煤礦”。從1901年至1905年的五年間,德國人在坊子先后開鑿了坊子豎坑、安妮豎坑和敏娜豎坑三口炭井。1906年,礦井大型生產設備全部安裝完畢,坊子炭礦由土法生產時期進入大規模機器生產時期,以前民窯遍布的開采情形不見了,代之出現的是德國三大立井。
1902年4月膠濟鐵路自青島修至后張路院西側,翌年建成坊子火車站?;疖囌镜慕榈聡颂峁┝吮憷倪\輸條件。此后德國更是變本加厲擴大掠奪,不斷擅自擴大礦區邊界,強令民辦小煤窯全部封閉,并規定“沿鐵路兩側7.5公里以內不準中國人開礦,15公里以內不準中國人機械采煤”。當時生產煤井只有坊子豎坑、安妮豎坑和敏娜豎坑,三座煤井出煤。并建成了洗煤廠和煉煤場。到1911年,坊子煤礦的礦區總面積已經擴大到528平方公里,成為當時全國煤田面積最大的礦區之一。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日軍趁機出兵山東,軍艦開進膠州灣,并對德宣戰,9月25日,德國人倉惶逃離坊子。自1902年10月首次出煤至1914年德國侵略者逃離坊子,德國共掠走煤炭199萬噸。
1914年9月28日,日本鐵道連隊以沒收德國資產為名,占領了坊子及其炭礦。由于德國撤退匆忙,坊子炭礦的礦山設備基本完好。日本帝國主義對坊子炭礦的占有,完成是戰爭掠奪的結果,并未耗費一分一文建設投資。日軍侵占坊子煤田后,一方面強行讓工人排水恢復生產,同時又新開小煤井,破壞性的掠奪坊子的煤炭資源。據記載,從1914年到1917年底,僅3年的時間日本就掠奪煤炭60余萬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坊子炭礦的工人也支援學生運動,紛紛罷工。日本政府迫于壓力,同意與中國政府合辦礦山。1923年,中日合辦的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原國務總理靳云鵬擔任魯大公司總理,魯大公司名義上是中日合辦,實際上被日本壟斷資本家控制,日本在坊子煤礦的機構未變,職權照行,仍然實行殖民統治。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在坊子的統治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1940年3月,日本在青島設立了山東煤炭產銷公司。4月1日,在坊子火車站成立坊子煤炭產銷公司,完全控制了坊子煤炭的生產和銷售。日軍占領坊子的31年間,共掠奪煤炭422.7萬噸。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對坊子炭礦的侵略。1945年11月,國民黨山東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張天佐委派劉天興等接管坊子及其炭礦。由于德日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性開采,煤田破壞十分嚴重,僅有5座小井維持生產,礦山設備破爛不堪。劉天興等對已凋敝破敗的廠礦再次反復折騰,致使多處煤井資源枯竭。
在解放前,坊子煤礦工人同全國煤礦工人一樣,深受舊社會勞動制度的摧殘和壓迫,每天在缺氧、高溫和冒頂事故時刻危及生命的惡劣、危險條件下繁重勞動十幾小時,許多工人被奪去生命,活著的工人也非傷即病。
1914年9月28日,日本鐵道連隊以沒收德國資產為名,占領了坊子及其炭礦。由于德國撤退匆忙,坊子炭礦的礦山設備基本完好。日本帝國主義對坊子炭礦的占有,完成是戰爭掠奪的結果,并未耗費一分一文建設投資。日軍侵占坊子煤田后,一方面強行讓工人排水恢復生產,同時又新開小煤井,破壞性的掠奪坊子的煤炭資源。據記載,從1914年到1917年底,僅3年的時間日本就掠奪煤炭60余萬噸。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坊子炭礦的工人也支援學生運動,紛紛罷工。日本政府迫于壓力,同意與中國政府合辦礦山。1923年,中日合辦的魯大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原國務總理靳云鵬擔任魯大公司總理,魯大公司名義上是中日合辦,實際上被日本壟斷資本家控制,日本在坊子煤礦的機構未變,職權照行,仍然實行殖民統治。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軍在坊子的統治更加變本加厲,肆無忌憚,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1940年3月,日本在青島設立了山東煤炭產銷公司。4月1日,在坊子火車站成立坊子煤炭產銷公司,完全控制了坊子煤炭的生產和銷售。日軍占領坊子的31年間,共掠奪煤炭422.7萬噸。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對坊子炭礦的侵略。1945年11月,國民黨山東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張天佐委派劉天興等接管坊子及其炭礦。由于德日帝國主義的長期掠奪性開采,煤田破壞十分嚴重,僅有5座小井維持生產,礦山設備破爛不堪。劉天興等對已凋敝破敗的廠礦再次反復折騰,致使多處煤井資源枯竭。
在解放前,坊子煤礦工人同全國煤礦工人一樣,深受舊社會勞動制度的摧殘和壓迫,每天在缺氧、高溫和冒頂事故時刻危及生命的惡劣、危險條件下繁重勞動十幾小時,許多工人被奪去生命,活著的工人也非傷即病。
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隨著近代煤炭工業的發展,坊子礦工的隊伍日益壯大,由最初的反對外國資本家和封建把頭,發展成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自覺斗爭。發生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反帝斗爭是1907年井下發生重大人身事故后爆發的反對德意志帝國主義大罷工。罷工斗爭持續3個多月,工人、農民數千人參加,震撼中外,是山東產業工人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反帝斗爭,對中國煤礦工人運動具有很大影響。1932年,在黨的領導下組織了一次除夕討還工人工資大罷工并取得了勝利。這次罷工斗爭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工人們的斗爭熱情,加強了礦工們的團結,為以后的工人運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此之后,在黨的領導下以坊子煤礦工人為主還組織了多次斗爭,沉重打擊了反動統治者的囂張氣焰。在前赴后繼、英勇悲壯的斗爭中坊子煤礦工人迎來了1948年的春天。
1948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東線兵團發起濰縣戰役,4月11日坊子解放,坊子煤礦從此結束了100余年的苦難史。坊子解放的次日,華東財政經濟辦事處物資處理委員會工礦部立即派員趕到坊子炭礦,宣布實行軍事管制。軍委會主任由工礦部部長張敬人擔任。
面對千瘡百孔、幾成廢墟的礦山,坊子煤礦工人發揚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戰天斗地,艱苦創業,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一邊恢復生產,一邊建設礦山。當年底就出煤10萬噸,有力的支援了尚在進行的解放戰爭,穩定了坊子及其周圍地區的局勢。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坊子煤礦已經發展成為年產煤炭25萬噸,擁有職工2500余人的大礦,成為鑲嵌在魯東地區的一顆晶瑩璀璨的黑色明珠。
坊子煤礦一直屬國家統配煤礦,在解放初,曾名坊子煤礦公司,1950年4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工礦部煤炭管理局將所屬煤礦統一定名時,改稱坊子煤礦,并一直沿用下來。
在解放前,坊子煤礦煤炭生產管理一直實行把頭制、包工制,解放后,實行了新的科學的勞動組織形式,合理使用勞動力,實行勞動鑒定制度,保護工人身體健康,同時改善礦井的工作條件,安全狀況越來越好。
為了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50年代初,坊子煤礦在擴大生產規模,發展機械化生產的同時,積極擴大煤田采掘范圍,向深層次發展,挖掘生產潛力,新拓生產水平,到1957年已發展為年產煤炭35萬噸的中型礦區。全礦職工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斗的企業傳統精神,特別是生產一線職工不怕工作累、不怕工作地點遠,不怕溫度高,不怕淋水大,出大力、流大汗,年年超額完成國家生產計劃。就是在“文革”10年期間,也是9年超額完成原煤生產任務。自解放到1990年,坊子煤礦共生產煤炭2093萬噸,對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對建國初期能源困難時期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坊子煤礦因擁有一支特別能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職工而聞名全國。同時坊子煤礦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干部職工,先后向全國煤礦輸送數千名生產、技術骨干和優秀干部,上至煤炭部、煤管局,下至全省多數礦務局都有“坊子人”,擔任礦級以上職務者近百人。為此,曾被譽為“煤礦大學校”。
解放后,坊子煤礦在發展煤炭生產的同時,在舊煤礦一片空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不斷發展和完善職工福利與文教衛生事業,使廣大職工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住房、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可靠保障。截止到1990年,全礦有澡堂2個,3623平方米,電影院一座,可容納觀眾1240人,醫院一座,職工子弟學校一所,集體與家屬宿舍66716平方米。
坊子煤礦在發展過程中曾多次出現資源枯竭的情況,數次因儲量接續不上幾近下馬,但每次都依靠黨的政策、上級扶持和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對勞動對象的不斷發現與擴大所挽救。其中一次是1951年一季度,山東礦務局來礦調查后,計算儲量1400萬噸。但是,第二季度末井下卻無煤可采了,數個礦井相繼被迫關閉,只有一立井維持生產。于是許多人認為坊子煤田已無前途,主張關井遷礦。在這種情況下,礦師劉明甫作為煤礦技術中堅,力主探查下層煤,反對輕率注銷,與職工一起,經過艱苦努力,探得儲量1035萬噸,緩解了無煤可采的被動局面,生產得以繼續,挽救了坊子煤礦。
面對千瘡百孔、幾成廢墟的礦山,坊子煤礦工人發揚了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戰天斗地,艱苦創業,克服了各種難以想象的困難,一邊恢復生產,一邊建設礦山。當年底就出煤10萬噸,有力的支援了尚在進行的解放戰爭,穩定了坊子及其周圍地區的局勢。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坊子煤礦已經發展成為年產煤炭25萬噸,擁有職工2500余人的大礦,成為鑲嵌在魯東地區的一顆晶瑩璀璨的黑色明珠。
坊子煤礦一直屬國家統配煤礦,在解放初,曾名坊子煤礦公司,1950年4月13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工礦部煤炭管理局將所屬煤礦統一定名時,改稱坊子煤礦,并一直沿用下來。
在解放前,坊子煤礦煤炭生產管理一直實行把頭制、包工制,解放后,實行了新的科學的勞動組織形式,合理使用勞動力,實行勞動鑒定制度,保護工人身體健康,同時改善礦井的工作條件,安全狀況越來越好。
為了適應新中國建設的需要,50年代初,坊子煤礦在擴大生產規模,發展機械化生產的同時,積極擴大煤田采掘范圍,向深層次發展,挖掘生產潛力,新拓生產水平,到1957年已發展為年產煤炭35萬噸的中型礦區。全礦職工在黨的領導下,發揚艱苦奮斗的企業傳統精神,特別是生產一線職工不怕工作累、不怕工作地點遠,不怕溫度高,不怕淋水大,出大力、流大汗,年年超額完成國家生產計劃。就是在“文革”10年期間,也是9年超額完成原煤生產任務。自解放到1990年,坊子煤礦共生產煤炭2093萬噸,對國家經濟建設,特別是對建國初期能源困難時期的經濟恢復與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坊子煤礦因擁有一支特別能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職工而聞名全國。同時坊子煤礦還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干部職工,先后向全國煤礦輸送數千名生產、技術骨干和優秀干部,上至煤炭部、煤管局,下至全省多數礦務局都有“坊子人”,擔任礦級以上職務者近百人。為此,曾被譽為“煤礦大學校”。
解放后,坊子煤礦在發展煤炭生產的同時,在舊煤礦一片空白的基礎上,逐步建立、不斷發展和完善職工福利與文教衛生事業,使廣大職工在醫療、衛生、文化、教育、住房、生活等各方面都得到可靠保障。截止到1990年,全礦有澡堂2個,3623平方米,電影院一座,可容納觀眾1240人,醫院一座,職工子弟學校一所,集體與家屬宿舍66716平方米。
坊子煤礦在發展過程中曾多次出現資源枯竭的情況,數次因儲量接續不上幾近下馬,但每次都依靠黨的政策、上級扶持和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對勞動對象的不斷發現與擴大所挽救。其中一次是1951年一季度,山東礦務局來礦調查后,計算儲量1400萬噸。但是,第二季度末井下卻無煤可采了,數個礦井相繼被迫關閉,只有一立井維持生產。于是許多人認為坊子煤田已無前途,主張關井遷礦。在這種情況下,礦師劉明甫作為煤礦技術中堅,力主探查下層煤,反對輕率注銷,與職工一起,經過艱苦努力,探得儲量1035萬噸,緩解了無煤可采的被動局面,生產得以繼續,挽救了坊子煤礦。
伴隨著礦井開采深度的逐年增加,礦井涌水量不斷增大,生產環節多,設備、材料占用量上升等主要原因,企業經濟效益下降。自1953年起連年虧損,且數額逐年上升,特別是80年代后期,物價上漲,煤炭銷售價格尚未理順,成本加大等原因,使虧損額成倍增加,1990年高達2068萬元。再加上后期企業辦社會等沉重包袱導致坊子煤礦在進入市場經濟后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2002年,坊子煤礦破產重組,改制成為山東新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6年12月,山東新方集團公司遵循國家指令,礦井有序退出,企業轉型升級。
橫跨三個世紀、歷經百年滄桑的坊子煤礦,最終鑄就豐碑銘刻歷史。